唐朝服饰图片与介绍,唐朝的女装真的那么暴露吗

唐朝服饰图片与介绍



1、唐朝服饰图片与介绍

2011-5-1819:16:45■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   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   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1时期   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   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2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   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3种配套服饰。下面借助古籍诗画,分而   述之。   

1、襦裙服   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   短袖)的传统装束。唐女襦裙装在接受外来服饰影响下,取其神而保留   了自我的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   又动人的1种配套装束了。   襦,1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与此相近的衫,却   长至胯或更长。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元稹诗句“藕丝   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   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从这些诗句看,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   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   银鹅各1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襦的领口常有变化,   襦衫领型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盛唐时代有袒领,即领口开   得很低,早期只在宫廷嫔妃、歌舞伎者间流行,后来连豪门贵妇也予以   垂青,从唐墓门石刻画和大量陶制女俑来看,袒领流行开来,或许已经遍及   黎庶,因而当时艺术形象中出现的袒领女装形象为数实在不少。   裙,唐代妇女下裳为裙。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形式。制裙面   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   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如周昉   《簪花仕女图》,以及周濆“惯束罗衫半露胸”等诗、画即描绘这种装束,   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大胆的1种,足以想见当时思想开放的程度。唐代   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争艳,瑰丽多姿。如唐诗   中所涉及的诸多裙式有:“上仙初着翠霞裙”,“荷叶罗裙1色裁”、“   两人抬起隐花裙”、“竹叶裙”、“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等。   唐代裙色多彩,可以尽如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青绿。   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时间最长。李白有“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万楚   5有“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其流行范围之广,从《燕京   5月歌》中可见,“石榴花开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   将女儿染红裙。”石榴裙最大的特点,是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   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上衣下裙的“唐装”,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   发展和完善。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   修长。   

2、女着男装   女着男装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礼记内则》曾   规定,“男女不通衣服。”尽管事实上不可能这么绝对,但是女子着男装,   常会被认为是不守妇道。唐以前虽然在汉魏时也有男女服式差异较小的现象,   但那不属于女着男装,只有在气氛非常宽松的唐代,女着男装才有可能蔚然   成风,即使这样,还应将1部分起因归于游牧民族的影响。当时影响中原的   外来服饰,绝大多数都是马上民族的服饰。那些粗犷的身架、英武的装束,   以及矫健的马匹,对唐女着装意识产生1种渗透式的影响,同时创造出1种   适合女着男装的气氛。《旧唐书舆服志》载,“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   而尊卑内外斯1贯矣”已明确记录下女着男装的情景。《新唐书5行志》记,   “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7事,歌舞于帝前。   帝与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虽说这太平公主此举有些   恃宠撒娇,但也说明了唐初已经出现女着男装的倾向。女着男装的风气尤在大   唐开元、天宝年间盛行。《中华古今注》记,“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著丈   夫靴衫鞭帽,内外1体也。”《新唐书李石传》记,“吾闻禁中有金鸟锦袍2,   昔玄宗幸温泉与杨贵妃衣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女子仿制男装,穿着男装   相当普遍。   

3、胡服   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回鹘与中原交往甚多,加之丝绸   之路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对唐代服饰影响极大。所谓胡人,是汉族人对北方   民族的1种贬称,我们这里讲史,权且保留当时的称呼。随胡人而来的文化,   特别是胡服---这种包含印度、波斯等很多民族成分在内的民族装束,令唐代妇   女耳目1新。于是,1阵狂风般胡服热席卷中原诸城,其中尤以长安及洛阳等地   为盛,其饰品也最具异邦色彩。元稹诗:“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地洛,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5十年来竟纷泊。”   唐玄宗酷爱胡舞胡乐,杨贵妃、安禄山均为胡舞能手,白居易《长恨歌》中的   “霓裳羽衣舞”即是胡舞的1种。另有浑脱舞,枯枝舞,胡旋舞等对汉族音乐、   舞蹈、服饰等艺术门类都有较大影响。所记当时“臣妾人人学团转”的激动人心   的场面也是可以想象到的。姚汝能《安禄山事迹》记,“天宝初,贵游士庶好   衣胡帽,妇人则簪步摇,衣服之制度衿袖窄小。”关于女子着胡服的形象或见于   石刻线画等古迹。较典型者,即为上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下着长   裤,足登高腰靴。《舆服志》云,“中宗后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当为   此种装束。   

4、小结   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   统治年代随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文献中记隋炀帝“盛冠服以饰其奸”,   他不仅使臣下嫔妃着华丽衣冠,甚至连出游运河时大船纤绳均传为丝绸所制,   两岸树木以绿丝饰其柳,以彩丝绸扎其花,足以见丝绸产量之惊人。至唐代,   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   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加之与各国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   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唐代   服饰,特别是女子装束,不光为当时人们所崇尚,甚至于今日人们观赏唐代服饰,   亦觉兴奋异常。这里没有矫柔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   的,是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服饰。其色彩也非浓艳不取,各种鲜丽   的颜色争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银杂之,愈显炫人眼目。其装饰图案   无不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祥光4射,生趣盎然,真可谓1派大唐盛景。   汉网,汉文化综合讨论区   天汉民族服饰,汉服知识   古径衣饰,专业汉服制做   ChineseHanfu,汉服英文站。

唐朝的女装真的那么暴露吗



2、唐朝的女装真的那么暴露吗

唐朝好像更流行的是袒胸装,没听过有露乳的,比较落后的文化才多出现露乳的。而且最流行的时代恰好是武周时代。在女儿也能当皇帝的朝代,唐朝的女子于是采取了1系列挑战传统和男权的女权行动。她们穿男装,打马球,崇尚和追逐各种外来的风尚。在传统裙襦装基础上改造形成的袒露装,不但将脖颈彻底暴露,而且连胸部也处于半掩半露的状态。   在唐代,这是自然的,美的,时尚的,高贵的。那时的文人也比较认女子把美态表露出来,初唐欧阳询《南乡子》中就有“胸前如雪脸如花”的句子。还有其他文人“长留白雪占胸前”,“粉胸半掩疑晴雪”等诗句,都是对这种袒露的真实描写。从那些唐代的仕女画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女性日常穿着的低胸装和抹胸装都是非常飘逸宽松的,追求的是吴带当风的飘逸感,崇尚身体的自由发展,充满活力,这也符合唐代“以肥为美”的审美标准。   当然,那样的穿着只限于贵族妇女,普通女子的穿着还是保守的。这点与现代有点相似,至少低胸露背的服装太贵,估计普通女子也买不起!

唐朝的女装



3、唐朝的女装

还有就是唐服和和服在衣袖裁剪上有区别,尽管两种服装都是广袖(宽袖),但和服从腋下到袖口,和服的裁剪是比较直的,也就是说袖管到袖口之间的线条变化很突兀,看起来生硬艰涩。而汉服,从腋下到袖口的裁剪线条是1条流畅的曲线的,很符合人的视觉审美。 此外,“唐服”和“和服”最大的区别还在女性服饰上。我们知道,大唐朝从建立到灭亡持续长达280多年,唐朝初建时,女性的服装的领口防守还是比较严密的,杨贵妃式的低胸性感装大流行时已经进入盛唐,而“和服”脱胎于初唐,因而和服的领口从来都是“严防死守”,缺乏从容、自信的天朝气象。另外,女性和服腰间的带子非常宽,这在唐服中,从来没有1款服装的腰带比和服的腰带宽。当然,大家对和服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和唐服区别非常明显的是女性和服背后有1个“小包袱”。 尽管“唐服”和“和服”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我们仍然可以凭借岛国的和服来了解天朝衣冠史。这是因为“唐服”和“和服”的基本元素大致相同,即:上衣下裳相连、外观如英文Y的衣领、衣领系向身体右边(“交领右衽”)、衣袖宽大(宽袍广袖)、用衣带、不用衣扣(隐扣系带)。今天的朋友特别要注意的是,古时非常讲究“右衽”。方向切忌相反,“左衽”极不祥。 和服和唐服如此相似,以至于以满清忠臣自居的辜弘铭,到东瀛见到日本的典章制度、文物衣冠之后,竟然流着眼泪感叹:日本人才是真正的唐代中国人,日本文化才是真正的唐文化。 事实上,唐朝的文化、价值观输出绝不仅仅涉及日本,许多东亚国家比如朝鲜、韩国和越南,直到今天仍在1些正式场合将着“唐服”做为礼服——如同和服,他们的民族服饰只是细节上有所个性化而已。大唐帝国的长安不仅是当时的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还是国际时装之都,引领着世界的潮流,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法国巴黎和意大利的米兰、都灵,皮尔卡丹如果在1980年代去的不是北京的长安街而是大唐长安城的东市,[法国的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先生在1980年代访问中国,在长安街上留下1幅照片,皮尔卡丹神采飞扬,而他身边的中国人则衣着土旧,单调,形成显明对比。]那他肯定没有那么神彩奕奕,自信满满,而是诚惶诚恐,小心翼翼,生怕举止失当,不符天朝大国流行的“国际礼仪”。 “拿来主义”:唐服没有胡夷辨 今天的人们,每当提起唐朝服饰时,第1印象恐怕是杨贵妃的低胸性感——那是大唐盛世人们自由、自然、自信、开放、开明、豁达的外在表现。 是的,大唐盛世是1个兼容并包、高度开放的国时代,拥有每个时代的超级大国所独有的广阔胸襟和博大胸怀,唐朝人不会有胡汉衣冠之辨,无论穿什么衣服,他们都不会有“服妖”的心理障碍或者体制障碍。(所谓"服妖",按照《汉书》5行志的说法,是"风俗狂慢,变节歇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故有服妖"。除非是圣人制定的,否则就有"服妖"的嫌疑,而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举动的,将被绳之以法!)假如李世民生在今天肯定不会拒绝穿西装革履出访世界,绝世美女杨贵妃当然也要试试最新款的比基尼在T型台上秀1圈。唐朝,是1个什么都能穿,什么都敢穿的时代,甚至,唐朝人把“胡服”当作是最重要的日常服饰之1。 大唐天宝年间,1个名叫元稹文学青年来到洛阳,大街上来来往往穿着胡装的美女让他眼花缭乱,惊奇不已。这些美女们头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襦裙,下着长裤,足登高腰靴,酥胸半裸,波涛汹涌,粉臂如藕,风姿绰约。这给元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唐朝的女装



4、唐朝的女装

唐代妇女服饰 穿大袖纱罗衫、长裙、披帛的贵妇(《簪花仕女图》局部)。大袖衫裙样式为大袖、对襟,佩以长裙、披帛。《簪花仕女图》描绘的是贵族妇女在庭院中散步、采 花、捉蝶及戏犬时的情景。图中人物服饰,与其他唐人画像不同,如头戴特大花朵、身穿透明纱衣等,都是罕见的新奇的装束。以纱罗作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中 的1个特点,这和当时的思想开放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不着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创举,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就是对这种服装的概括。 晚 唐士人服饰 戴硬脚幞头、穿袍服的晚唐士人。已接近5代时的样式。所穿圆领大袍下摆都施1道横襕。这种服式起始于唐初的“襕袍”1直到宋代仍在使用,只 是具体样式与初唐相比略有不同,如领口用同色衣料的阔边镶沿,内衣白色护领等等。袍服的袖子,也比初唐、盛唐时宽松。图中文人头上戴的幞头,也是中晚唐的 样式。 唐胄甲的演变 初唐的铠甲和戎服的基本保持着南北朝以来至隋代的样式和形制。贞观以后,进行了1系列服饰制度的改革,渐渐形成了具有唐代风格的军戎服饰。高宗、则天两 朝,国力鼎盛,天下承平,上层集团奢侈之风日趋严重,戎服和铠甲的大部分脱离了使用的功能,演变成为美观豪华,以装饰为主的礼仪服饰。“安史之乱”后,重 有恢复到金戈铁马时代的那种利于作战的实用状态。本图从左至右依此为隋代胄甲、初唐胄甲、初唐胄甲、初唐胄甲、盛唐胄甲、盛唐胄甲、中唐胄甲、晚唐胄甲。 可以上网查找百科全书。

求唐朝女装文物图片



5、求唐朝女装文物图片

空儿……乃不是要宋制的么?。

唐朝服装发展史论文



6、唐朝服装发展史论文

纵观服装的发展史,之所以有中外服装那么大的区别和两地不同的文化和穿着观念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 从服装的穿着看,中国人讲究仪表的修饰,西方人崇尚显露人体的美;中国人的服装行为注重自我调节,所以比较保守,少变化,而西方人的服饰行为注重自我表演,所以比较开放,多变革;中国人对服饰重装饰之美,讲究与环境和谐,西方人对服装造型之美,讲究与环境对比。 服装的制作工艺上的不同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1。中式服装结构是整片式平面型的,重视2维空间效果,不强调服装与人体各部位保持1致,更不注重用服装表现人体曲线,服装平直宽松,采用平面裁剪法。西式服装结构是分割式立体型的,强调3维空间效果,在结构上以立体裁剪为主,注重试缝、修订和补正,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和体,突出人体曲线美。 其次是中式服装的制作是静态的,西式服装制作是动态的。传统的中式服装的剪裁都是放在案板上进行的,衣片的衣缝均以直线为主,所以衣缝线条等均是用粉线团弹出来的,在衣片中间也不做任何收省或分割组合,衣片是整片的很少有附件或配件。即使有少量的衣袋等附件,也是采用盖贴的形式帖缝上去的。衣片缝合时也只是两块衣片上下对叠后沿边缝合即可,根本不需要有试样或修正过程,所以是1种静态式的制作过程。成衣后造型方正、整齐,穿在身上成为1种人体的偶像或礼仪习俗的象征。这种静态制作服装的形成,完全是和中式服装平面型结构有关,也和我国的民族性格喜静不喜动有关。